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201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来源: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
“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12年6月,由电子科技大学牵头,联合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以及国内太赫兹领域多家优势单位和团队共同组建而成。中心以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及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平台为支撑,以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汇聚国内外一流人才,调配优势资源,对太赫兹科学进行系统性、全方位的高水平科学研究。
中心以探索高效率、宽带太赫兹辐射产生,太赫兹波传输、调控及太赫兹波与物质相互作用、高灵敏度太赫兹信号检测机理为基础,发展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太赫兹成像雷达系统,发展核心元器件,集成应用系统。中心的组建与发展强调科学与技术融合、基础与应用相承、学科与学科交叉。
中心秉持“开放共享、优势互补、科学组织、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设立2014年度开放研究课题,热忱欢迎本领域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科研团队选择申报,共同开展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研究。
一、 开放课题资助方向
(1)电子学以及电子学与光子学相结合新型太赫兹辐射源
(2)新型光子学、固态半导体太赫兹源
(3)太赫兹传输及调控机理及器件
(4)太赫兹器件微纳加工技术
(5)高灵敏度太赫兹检测机理及器件
(6)高速太赫兹无线通信技术及系统
(7)高分辨率太赫兹成像技术及系统
(8)太赫兹与生物组织、材料等物质相互作用新现象和新机理
二、 开放课题资助方式
开放课题研究内容应符合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具基础性和前沿性。优先资助学科交叉、前沿性课题。开放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2年,资助强度一般为3-5万元,对优秀课题可适当予以增加,2014年度计划资助8-10项。开放课题基金的使用原则上由课题负责人支配。经费使用经实验室主任确认签字后在中心挂靠单位(电子科技大学)财务部门报销。
三、 开放课题资助对象
开放课题主要资助对象为具有中级职称以上或具有博士学位的国内外研究人员,或在读博士生。在读博士生申请需2位博士生导师推荐。
四、 开放课题说明
课题负责人应在年终提交年度执行情况报告。课题结束后应向实验室提交研究工作总结、学术论文和成果报告。对于不按计划进度与内容完成的课题,中心有权调整资助经费。
开放课题的研究成果应归属于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和中心共有,其成果鉴定和报奖由双方共同办理。研究论文在国内外刊物或学术会议上发表或报送有关部门时,在作者单位栏(除研究人员所在单位外)须署名“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National Cooperative Innovation Centre of THz Science)”。
五、 开放课题申请流程
(1)申请人须填写《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申请书》并将电子版发送到邮箱zhangyaxin@uestc.edu.cn 或 rbzhong@uestc.edu.cn。
(2)中心组织专家进行初审;
(3)初审通过后,申请人须经所在单位主管领导同意(盖章)后,向中心寄送正式纸质材料,一式三份;
(4)中心学术委员会对申请课题进行复审,并建议资助金额;
(5)中心根据建议结果通知申请者,给予立项。
六、 开放课题申报日期
申报日期:2014年2月28日至2014年3月28日
联系人:张雅鑫,钟任斌,张平
联系电话:028-83202603
附: 《太赫兹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开放课题申请书》